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912********675409L | 王健 |
牛磊 | **省**市 |
**省****采油厂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2021****油田升72-斜8等高产井区块产能建设工程 | |
| |
2021版本:007-陆地石油开采 | B0711-B0711-陆地石油开采 |
| **省**市**县 **省**市**县境内 |
经度:125.****8351 纬度: 46.****3517 | ****环境局 |
| 2021-05-20 |
庆环审〔2021〕47号 | **** |
2021-05-13 | 16216.82 |
608.9895 | **** |
912********675409L | ******公司 |
912********3796827 | ******公司 |
912********422152M | 2023-12-21 |
| |
2024-10-22 | 2024-11-19 |
| ****油田网站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设计产能1.87×104t/a | 实际产能1.73×104t/a |
无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油井产液在计量间汇合后进入升2转油站、升3转油站。集油间来液经来油阀组进“四合一”,分离出的游离水经掺水泵升压后回掺,剩余污水进入宋一联污水站、升一联污水站,分离出的天然气经过天然气除油干燥组合装置处理后自耗。 | **油井产液在计量间汇合后进入升2转油站、升3转油站。集油间来液经来油阀组进“四合一”,分离出的游离水经掺水泵升压后回掺,剩余污水进入宋一联污水站、升一联污水站,分离出的天然气经过天然气除油干燥组合装置处理后自耗。 |
无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废水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本项目场站及阀组间内已建防渗旱厕,定期进行清掏堆肥;管道试压废水进入集输系统后最终输****处理站、****处理站处理后回注,不外排。 地下水进行分区防渗管理,井场地面属于简单防渗区,施工结束后应立即对井场进行平整夯实,防渗等级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表7中要求;配水间地面属于一般防渗区,应采用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防渗层,防渗等级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表7中要求;地下集油管道属于重点防渗区,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夹克钢管;管道钢管材质选用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和可焊性的钢管,加强管道防腐等级、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测等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 运营期产生的采出液经密闭管线输送至转油站、脱水站初步处理,产生的含油污水****处理站、****处理站处理后回注地下,出水满足“含油量≤10mg/L、悬浮固体含量≤5mg/L、粒径中值≤2μm”标准后回注地下;油水井修井废水以及水井的洗井废水由罐车拉运****处理站、****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回注地下,不外排 大气 运行期井场及依托场站原油集输过程均采用了密闭流程等措施,防止了烃类气体的挥发;依托场站加热炉均使用天然气为燃料,升二转油站、升三转油站产生的废气均经均高25m的烟囱排放。 | 废水 经调查,本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本项目场站及阀组间内已建防渗旱厕,定期进行清掏堆肥;管道试压废水进入集输系统后最终输****处理站、****处理站处理后回注,不外排。地下水进行分区防渗管理,防渗等级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表7中要求;配水间地面属于一般防渗区,采用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防渗层,防渗等级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表7中要求;地下集油管道属于重点防渗区,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夹克钢管;管道钢管材质选用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和可焊性的钢管,加强管道防腐等级、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测等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 经调查,本****油田采出水****处理站、****处理站处理后回注地下,出水满足“含油量≤10mg/L、悬浮固体含量≤5mg/L、粒径中值≤2μm”标准后回注地下;油水井修井废水以及水井的洗井废水由罐车拉运****处理站、****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回注地下,不外排。 大气 经调查,本项目油气集输采用密闭流程,****油田特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挥发量降至最低;本项目依托的加热炉均采用天然气燃料,根据验收监测,依托转油站加热炉燃烧烟气中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要求,厂界非甲烷总烃浓度均满足《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8-2020)要求,厂区内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浓度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要求。 |
无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059 | 0 | 0 | 0 | 0.059 | 0.059 | / |
0 | 0.213 | 0 | 0 | 0 | 0.213 | 0.213 | / |
0 | 0.024 | 0 | 0 | 0 | 0.024 | 0.024 | / |
0 | 24.54 | 0 | 0 | 0 | 24.54 | 24.54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升2转油站加热炉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 | 依托 | 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1在用燃气锅炉浓度限值要求 | |
2 | 升3转油站加热炉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 | 依托 | 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1在用燃气锅炉浓度限值要求。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减震基础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 站内机泵均设置减震基础,并安置在具有隔声门窗室内;抽油机安装减震基础 | 由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依托各场站及**平台井场厂界昼间、夜间噪声均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落实地下水和土壤防治措施。地下水采取分区防渗措施。集油管线及注水管线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采用钢管,管道的外防腐等级为特加强级,管道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配水间采取一般防渗措施,防渗层采用1.5m厚的黏土层压实,并铺设水泥混凝土地面硬化,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防渗区防渗要求。油水井井场地面采取简单防渗,进行地面平整压实,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简单防渗区要求。 | 经调查,本项目地下水采取分区防渗措施。集油管线及注水管线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采用钢管,管道的外防腐等级为特加强级,管道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配水间采取一般防渗措施,防渗层采用1.5m厚的黏土层压实,并铺设水泥混凝土地面硬化,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防渗区防渗要求。油水井井场地面采取简单防渗,进行了地面平整压实,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简单防渗区要求。 | |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施工期,一****采油厂****填埋场进行处理。****垃圾场处理。生活垃圾清运至大****处理厂处理。运行期,含油污泥和落地油属于危险质物(HW08),拉运****处理站处理。含油废弃防渗布(HW49)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生活垃圾拉运至大****处理厂处理。 | 经调查,本项目施工期过程中,一****采油厂****填埋场进行处理。****垃圾场处理。生活垃圾清运****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运行期,含油污泥和落地油属于危险废物(HW08),拉运****处理站减量化处理后委托****进行处理。含油废弃防渗布(HW49)属于危险废物,委托****谷****公司进行处理。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和管理体系,降低工程的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加强集油管线监控,定期检测防腐及腐蚀情况,及时维修或更新。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在开工建设前应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加强风险防控预警体系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防止污染事故发生。 | 经调查,本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和管理体系,降低了工程的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加强了集油管线监控,定期进行检测防腐及腐蚀情况,及时维修或更新。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在开工建设前应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加强了风险防控预警体系建设,定期开展了应急演练,有效防止了污染事故发生。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运营期,依托场站加热装置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燃烧烟气均通过25m高烟囱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物、SO2、NOx浓度及烟气黑度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1在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原油集输采用密闭流程,加强对设备和管道的检查和维护,加强井下作业管理,提高落地油回收率,减少烃类气体挥发。依托场站、井场运行期产生的VOCs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3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2023年1月1日起执行《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8-2020)中的相关标准要求。依托场站厂区内非甲烷总烃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附录A排放限值要求。 试压废水依托升一联或宋一联污水站处理。压裂返排液****采油厂****处理站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以上废水处理后满足《**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设计规定》(O/SYDO0639-2015)限值要求后回注油层。生活污水依托已建转油站、阀组间内防渗早厕,定期清掏堆肥处理。运营期,含油污水、洗井废水、油井作业污水均依托升一联、宋一联污水站进行处理,满足《**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设计规定》(Q/SYDO0639-2015)限值要求后回注油层。 | 运营期,依托场站加热装置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燃烧烟气均通过25m高烟囱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物、SO2、NOx浓度及烟气黑度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1在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原油集输采用密闭流程,加强对设备和管道的检查和维护,加强井下作业管理,提高落地油回收率,减少烃类气体挥发。依托场站、井场运行期产生的VOCs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3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经调查,本项目施工敷设管道时产生的试压废水依托升一联或宋一联污水站处理。压裂返排液****采油厂****处理站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以上废水处理后满足《**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设计规定》(O/SYDO0639-2015)限值要求后回注油层。生活污水依托已建转油站、阀组间内防渗早厕,定期清掏堆肥处理。运营期,含油污水、洗井废水、油井作业污水均依托升一联、宋一联污水站进行处理,满足《**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设计规定》(Q/SYDO0639-2015)限值要求后回注油层。 |
/ |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加强施工管理,施工活动控制在占地范围内,施工过程中不打乱土层,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尽量避开植被分布区,不破坏地表植被。加强管理,规范施工人员行为,严禁随意践踏、碾压施工区范围之外的植被。施工结束后,恢复临时占地表土及植被。 | 经调查,对永久占用耕地2.045hm2进行补偿,对于占用的基本农田执行“占一补一”规定进行补偿并按规定缴纳补偿费,对永久占用的草地采取经济补偿。本项目施工活动控制在占地范围内,施工过程中不打乱土层,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尽量避开植被分布区,不破坏地表植被。加强了管理,规范了施工人员行为,无随意践踏、碾压施工区范围之外的植被。施工结束后,恢复临时占地表土及植被。 |
/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